设为主页 | 关于我们 | 数字报 | 投稿邮箱:tg@gxworker.com
新闻中心
首页 > 新闻中心

95后来了 年轻的战场,如何激荡?

作者:    文章来源:bt365在线投注    更新时间:2017-12-25 13:01:37.0    我要评论( 0 )

  【前言】2018年,全国普通高校毕业生预计820万人,数字上又有突破,然而这批毕业生的就业意愿,却显得似乎相对“冷”了一些。调查发现,相比80后、90后毕业生,95后毕业生求职紧迫度明显降低,一部分毕业生呈现出“慢就业”现象。如今的95后大学毕业生为何会选择“慢就业”呢?怎样避免毕业生从“慢就业”变成“懒就业”?95后来了,他们会如何激荡职场呢?本期《话题圆桌》将关注相关话题。

  现象:如今,后不着急找工作

  日前,教育部副部长林蕙青透露,2018届全国普通高校毕业生预计820万人,就业创业工作面临复杂严峻的形势。

  目前,各高校秋冬季校园招聘已逐渐接近尾声。央视记者在调查中发现,相比80后、90后毕业生,95后毕业生求职紧迫度明显降低,一部分毕业生呈现出“慢择业”现象。

  与前几年招聘会上学生挤破头投简历、着急定下工作相比,95后大学生表现大都很淡定。在随机采访中,将近三分之一的学生已经握有录用通知,但并不着急签约。

  首都经贸大学的王天顺表示,虽有数家单位向他伸出橄榄枝,但他并没有着急定下工作。他说,秋冬季招聘是考察商机、感受行业冷暖的重要机会,也是检验自己能力的一个阶段,最后的去处还要再考虑。

  北京师范大学的刘曦表示,自己内心没有太着急,因为觉得“春招”还会有机会。

  对于一些毕业生的观望心态,现场一家企业的HR感触颇多——秋冬招聘马上结束,但招聘计划只完成了三分之一。

  对于普通企业,很多学生热情度不高,但即便一些大型的国企对毕业生心态的变化也感受强烈。

  北京市国资委下属一家大型国企的招聘负责人对此表示很“头疼”:近两年的“校招”中,学生往往不是特别着急,求职意向逐年降低。“我们初期的工作,有一部分等于是白费掉了。”

  案例:毕业后,他们选择做自己

  一般情况下,很多毕业生在“毕业即失业”“不就业等于啃老族”“不工作就是没责任感”等舆论的高压下,都会直接接纳社会的规则与诱惑。可是,“毕业后就一定要立刻就业吗?”95后大学毕业生的就业观到底怎么样呢?不少人用行动给出了答案。

  去云南贫困县支教

  “从小学到高中,我受到的教育都是要好好学习挣大钱,但本科毕业后,我希望自己能先去云南支教一年,来体会人生能有多么多元化。”北大历史学系毕业生刘书函(化名)表示,大学期间她认识了很多参加大学生志愿服务西部计划的师兄师姐,他们分享的经历和感触对她产生了深刻影响,“出于社会责任感,我不想仅仅满足于听故事,我想要尽自己所能带来一些改变。”

  “以前总在书本上看到说要大力支援西部,但需要支援的西部到底是什么样子?我想去看看。”刘书函毕业后来到云南省国家级贫困县弥渡县,一年里她去了很多村镇,和当地老师一样完成上课、早读、晚读、晚自习、宿舍监察等工作。“一些学生的家庭贫困真的超出我的想象,甚至有的家庭因为火灾一个青壮年劳动力都没有,像来自牛街、德苴这些乡镇的学生即使坐车也得自己走三四个小时的山路才能到学校。我开始有意识关注国家扶贫政策,特别迫切地想要改变他们的境遇。我之前的计划是读博后在大学里当教师,而支教经历让我更理解教师这个职业所肩负的社会责任,也更加坚定我想要从事与教育相关的职业。”

  选择出国深造

  “自己将来适合做什么?”如今,这样的困惑存于许多大学生心中,同样也曾困扰过95后北大毕业生杨方旭。

  一张北大文凭,在许多人看来,是许多工作的“敲门砖”,但在广西姑娘杨方旭看来,这样的学历还远远不够。她认为,当前,社会竞争越来越激烈,很多岗位对学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若没有研究生学历,找不到特别好的工作,甚至,以后的职级晋升可能也会受影响。

  最终,经过一番慎重思考,这位北大高材生选择了出国深造。她说,当一个人在没有找到确切的人生方向时,让自己有一段缓冲时间,能慢慢考虑人生道路,并找到自己想要的东西、有兴趣从事的职业,这比盲目就业好得多。

  杨方旭坦言,其实,内心也并不想那么快就业,还是想多看看这个世界的。

  为创业做准备

  “进入国企工作,也挺好的。”今年,当身边许多同学都选择“漂”往北上广,开始一段新生活,重庆大学95后毕业生周莉则选择回到昆明老家,在当地的一家大型国企工作,端起了令人羡慕的“铁饭碗”。

  在外人看来,拥有这样一份稳定的工作后,周莉的生活轨迹也会渐趋稳定。不过,在周莉看来,朝九晚五的生活也并非自己想要的,在自己的人生规划中,当前的这份工作只是一个积累经验的过程,未来创业才是她的人生目标。

  创业梦之于周莉,并非一腔热血。她介绍,在大学期间,自己就曾做过互联网创业项目,虽然未有赢利,但却获得了很多与人交流的机会,也参加了许多全国比赛。

  分析:“慢就业”≠“啃老”“颓废”

  曾经,“95后实习生嫌电脑太破‘炒’公司”,这样一则新闻曾登上微博热搜,并引发舆论关注。一时间让95后这群被外界视为“年轻”“有想法”却又“自我”“任性”的职场新人进入公众视野,同时,舆论也再次关注他们的就业观。那么,95后的择业观是理性还是无奈呢?他们的择业观等于“啃老”“颓废”吗?我们一起来看看专家怎么说。

  清华大学学生田丽说,现在的生活质量越来越好了,同学们可能不光看向安家立命了。“我既然有父母的支撑,就想去看看我父母那一辈没有做成的事情,做一些更有价值、更有意义,能实现人生理想的事情。”

  西安文理学院教授魏奇认为,“慢就业”表达了现在年轻人更加理性选择职业、渴望全面了解社会的意愿。“年轻一代毕业生中的不少人已经不再把毕业挣钱作为自己的‘终极目标’,他们的眼光更加长远,选择利用毕业后的几个月到一年广泛地接触社会。他们对社会的思考和人生的规划都更加清晰。”

  在浙江理工大学讲师闫肃的眼中,年轻人之所以给社会造成“慢就业”的印象,是因为很多在老一辈人眼里算不上“正式”的工作,事实上却为年轻人就业提供了新渠道。开淘宝店铺、做代购、当主播……这些工作能够让一些学生自食其力,但是给人造成的主观印象就是学生没有就业。

  而北京林业大学英语专业的大四学生胡锦煜也认为:“之后你可能二三十年都可以用来努力工作赚钱,但是只有前面从十几岁到二十几岁这一段时间来摸索,不断地尝试其实也是一种成长。”

  “互联网社会影响的一代,95后不急于工作也是很正常的。”中国传媒大学新闻学新闻业务主任方毅华说。她认为95后是互联网黏度最高的一代,互联网为他们提供了更多的工作机会。“互联网解放了双腿,弹性更大了,空间更广阔,信息更多了,找工作也容易得多。所以他们想工作其实随时可以工作,毕业就失业的价值观已经过时了。”

  方毅华认为,互联网的发展冲击了传统职业,也深深地改变了就业观,就业的方式与形式发生了转变。“必须要在机关办公,工厂里做工才是就业吗?看上去没有坐在写字楼里,就不叫就业吗?就业观念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但衡量就业的观念还是旧的。”

  关注:“慢就业”也隐藏着无奈

  如此看来,“慢就业”概念正逐渐被接受和实践,然而,在部分被动“慢就业”的高校毕业生中,对自身职业定位有偏差、所学专业与职场需求不匹配、被网络虚假信息蒙蔽而做出错误求职选择等多重隐忧也不容忽视。

  来自中央财经大学的2017届毕业生黄晓倩花了3个月最终找到了理想的工作。回忆起自己的求职经历,黄晓倩说:“刚毕业的‘求职黄金季’竞争很激烈,对好的职位大家都蜂拥而上。对于毕业生来说,找到一份工作并不算难,难的是找到好工作。”

  面对如此竞争,有一群人则“逆流而上”,他们选择不就业也不求学,让自己的职业生涯暂时处于“待机”状态。一项针对2016届大学毕业生的调查显示,处于“未就业”状态的本科毕业生中,有1.6%选择“不求学不求职”,处于“未就业”状态的高职高专毕业生,也有3.1%选择成为“待机族”。

  有调查显示,高校毕业生选择“慢就业”的原因多种多样。除了希望自己能有至少数个月时间充实自己、规划未来之外,还有部分毕业生由于计划在未来参加公务员考试、出国读书而暂缓就业。值得注意的是,还有一部分毕业生的“慢就业”行为则是“不得已而为之”。

  今年,闫肃参与了学校部分大学生就业和档案派遣工作,他发现,有人暂缓就业或者选择不就业,是因为参加公务员考试或出国深造的需要。“但是也有不少同学无法就业,是因为对就业困难预判不足,或对自身职业定位有偏差造成的。”

  造成部分学生暂缓就业的还有专业之间的“冷热不均”。《2017年中国大学生就业报告》显示,就全国总体而言,以本科毕业生为例,软件工程、网络工程、通信工程已经连续三年成为广受招聘市场欢迎的专业,而音乐表演、美术学等专业则同样连续三年成为“失业量较大,就业率、薪资和就业满意度综合较低”的“红牌专业”。

  还有部分高校毕业生因为被网络虚假信息蒙蔽、做出错误求职选择而被迫“慢就业”。有相关记者采访发现,国内招聘市场乱象丛生,有部分学生反映,大量的诈骗公司在网站、手机应用软件上招聘应届毕业生。大学生的社会经验较少,马上得到工作的心情急迫,非常容易因为上当受骗而延缓就业进程。

  提醒:谨防“慢就业”变“懒就业”

  事实上,日前58同城一项关于近半数毕业生选择不就业的调查,已经关注到这一现象的普遍性。方毅华主任解释道:“经济基础还是最坚实的后盾。”现如今95后多是独生子女,他们的父母多有稳定收入,家庭条件也不错。补贴家用不再是他们的工作目标。这些独生子女在比较宽裕的经济环境中长大,工作作为养家糊口的属性在他们的观念里开始淡化,工作更多地成了展示个性化的平台,他们有大把时间去孕育爱好,甚至实现梦想。

  当然,自由、兴趣、梦想固然值得追求,但他们要想激荡职场,还要小心提防,避免“慢就业”会变成“懒就业”。

  北京大学法学院教授王磊表示,“慢就业”大多适用于家庭比较富裕的学生,他们没有什么家庭负担,希望能够尝试更多可能性,拥有更丰富的阅历。但是王磊也表示,“慢就业”不宜时间过长。未经选择地去参加一些社会活动,可能为自己的简历带来“反效果”。

  调查显示,在“慢择业”中,一部分毕业生是为了更高质量的就业或者进行更好的人生规划,但仍有一部分毕业生并非理性。

  在应届生求职网所做的调查中,选择“慢择业”人群,有超过60%的受访者曾经有过职业规划,但并不清晰;近20%的受访者并没有清晰的职业规划,且非常迷茫;拥有非常清晰的职业规划,知道自己将来做什么的仅有20%。

  有关专家提醒学生,“慢就业”过程中,需要尽快进入规划状态。

  一些高校就业中心负责人表示,不理性的“慢就业”可能发展成为“懒就业”、怕就业,对于即将走向职场的95后学生而言,自身要进行合理的定位与分析,高校也需要加强引导,进行清晰的职业规划。

  清华大学学生职业发展指导中心副主任沈若萌表示,高校要搭建职业发展辅导的支持体系,包括课程职业的辅导、职场职业的教练计划等等。让学生在自己人生的每一个阶段都对自己想干什么、该干什么和能干什么有一个相应专业的支持和精细化的辅导。

  【结语】95后大学毕业生在择业时,考虑的东西其实是更加多元化的。而且,95后进城务工人员也开始觉醒,用冷静、理性的选择,去维护自己的劳动权益。对于“慢择业”现象,舆论一味地质疑和指责,是徒劳无益的,我们应该给予“慢择业”者更多的宽容和理解,采取更多措施,让他们怀揣着机会和梦想,激荡职场,拥抱未来。

[编辑:梁恩瑞 ]
分享到: 更多
相关文章
暂无符合条件的文章
文章评论 已有 0 条评论 点击查看
发表评论
姓名: 验证码:
点击排行
推荐文章
最新文章
  • 2017年12月25日-第5828期
  • 2017年12月22日-第5827期
  • 2017年12月21日-第5826期
  • 2017年12月20日-第5825期
桂工新闻网版权所有 本站点信息未经允许不得复制或镜像
Copyright 2013-2018 by www.aybeierkang.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闻热线: 0771-5851935 广告热线: 0771-5832306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备案许可证 许可证编号:4510020130001 桂ICP备12000277号-2
桂公网安备 45010502000061号
广西工会微信 bt365在线投注微博二维码 bt365在线投注职工在线 bt365在线投注职工在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