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主页 | 关于我们 | 数字报 | 投稿邮箱:tg@gxworker.com
工会新闻
首页 > 工会新闻 > 人物风采

忻城俏“织郎”的织锦人生路

——记壮锦非遗传承人梁恒源

作者:黄文娟 蓝劲勇 蓝晓智    文章来源:bt365在线投注    更新时间:2017-11-27 10:33:15.0    我要评论( 0 )

  丝路上,从中国到东南亚国家,梁恒源为梦想从不放弃
  一种文化,一条街,一群人,壮锦手艺代代传承
  壮锦娃娃,忻城县的骄傲
  梁恒源走出大山,学习古丝路文化古都的织锦技艺
  梁恒源熟练而专注地在竹笼织机上穿线、挑花、推拉出精美的图案

  “十月山城灯火明,家家织锦到三更。临鸡乍唱停梭后,又听砧声杂臼声。”这是清代广西忻城县举人莫震写下的《忻城竹枝词》。据文献记载,忻城县的壮锦最早产于宋代,距今已有1000多年的历史,壮锦秀美厚实、色彩艳丽,曾是壮家婚嫁生育的必备彩礼,一度“凡贵官富商,莫不争购之”,诸多历史文献证明,历朝忻城壮锦呈为贡品。

  男耕女织在中国常常被认为是天经地义,广西的壮锦织锦人也几乎是清一色的女性。然而,广西忻城目前唯一的男织锦人,27岁的梁恒源,大学学的是兽医专业,毕业后在县城开了一家宠物医院。一个外形和职业都如此时尚的小伙子,怎么会爱上织锦?让我们一起来走进梁恒源的“织郎”世界。

  A、三代织锦6岁起耳濡目

  梁恒源被广泛关注是在今年春节前。当时,一条“忻城县最年轻的织郎”的帖子在网上悄然流传,发帖人将“织郎”的织锦过程及其作品图文并茂地发到网上。帖中的这名“织郎”就是梁恒源。

  梁恒源说,之前他一直是“偷偷”地学织锦,当时,母亲看到梁恒源“不务正业”,急得劝他外出打工。梁恒源告诉妈妈,忻城县只剩8人掌握织锦技艺,其中年纪最轻者也已年逾六旬:“我学织锦,是为了让子孙后代能够见到壮族的经典技艺,我最大的梦想是有一天游客来到忻城,能够看到我们一边唱歌一边织锦,感受忻城壮族最古老的文化。”

  母亲知道,织锦是一项体力活,一个织工熟手3天才能织一尺锦,忻城最优秀的织锦大师蒙如君曾在出访日本东京时,用10天时间织出一幅小万字壮锦,这已是寻常“织女”难以企及的速度。如果换成男子织锦,力量比较大,也许会提升织锦的速度,对普及壮锦技艺未尝不是一件好事。

  母亲不再阻拦梁恒源,默默地把自己珍藏多年的壮锦图样交给儿子,还手把手教儿子牵经、引线、绘图、染色、挑花、编织。直到朋友把他织锦的帖子发到网上,人们才惊讶地发现他也会这项技艺。他说,之所以不张扬,是担心别人误解。

  梁恒源告诉记者,其实他6岁就开始接触壮锦了。梁恒源从小在忻城县县城东门老街生活,这条老街居住着多位织锦大师,包括壮锦传承人蒙如君等。“有一天,我发现自家楼上的杂物间里有一些木头机子,跟街坊老人织锦用的机子一样,给我留下了印象。”

  后来,梁恒源与其曾外祖母聊天得知,街坊老人所织的东西称为壮锦,用于做背带、被面等。这时他才知道自己的曾外祖母及其姐妹也曾是织锦人,由于各种原因,后来两人不再织锦,但这项技艺却传承了下来,梁怛源的外婆和母亲等都师从两人。除了外婆与母亲,梁恒源的祖母、姨妈等人都会织锦。可以说,梁恒源生于一个“织锦之家”。

  B、18岁上机反复琢磨悟门

  梁恒源说,真正产生学习织锦的兴趣是在2004年。“那时我在柳州读中专,经常去桂林及柳州融安、三江等地的同学家玩。当时看到同学家里也有人在织锦便想跟她们学。”梁恒源说,2006年他18岁,第一次上机织锦。看到他也能织锦,同学们都很惊讶。 

  回来后,梁恒源翻书查资料,发现壮锦在历史上与南京的云锦、成都的蜀锦、苏州的宋锦并称为中国古代的四大名锦,壮锦也是其中唯一一个少数民族锦。忻城正是壮锦的发源地,壮锦曾作为贡品献给皇室。乾隆时期的《庆远府志》中这样写道:“土锦各处皆有,永定、忻城精致。”

  然而,现在织壮锦手艺在忻城面临着失传的局面。“为什么别的地方能够传承下来,作为壮锦发源地的忻城却遇到这样的窘境呢?”梁恒源不断反思。他发现,除了织锦不能作为一项谋生手段外,还与其复杂的工艺有关。“忻城有8位老人会织锦,但是会编花本(图案)的只有蒙如君一人。也就是说,最关键的一个环节只有一人掌握。”梁恒源说,编花本很难,需要很高的天赋。 

  蒙如君也证实了梁恒源的话。1972年,忻城县壮锦社招工人,当时蒙如君与其他6名女子一同报名学习,一年后仅有蒙如君一人坚持下来。2011年,为了将这项技艺传承下去,广西美术研究院派出8名学员前来学习织壮锦,这8人学了3个月仅学到一点皮毛。 

  正因如此,更激起了梁恒源学习织锦的热情。“我学织壮锦不是为了赚钱,也不是为了出名,是为了子孙后代以后还能看到这项流传了几百年的技艺。”梁恒源说,希望让更多人了解忻城的壮锦,了解忻城文化。

  C、传承中创新 壮锦“织郎”有想法

  作为中国四大名锦之一,壮锦是其中唯一一个少数民族织锦,然而,织锦工艺在忻城县却渐渐淡出人们视野。

  为了记录老人们的宝贵织锦技艺,梁恒源不断拍摄织锦短片,反复琢磨,终于看出门道。

  2010年起,梁恒源开始登门造访,向织锦老人采集各种留存的壮锦图样,并咨询图样的历史。

  2013年,梁恒源大专毕业后回到忻城县开了一家宠物医院,他说:“织锦费时费力不挣钱,我得先养活自己,才能有条件继续学织锦。”

  心中时刻牵念壮锦的梁恒源,工作之余经常研读有关忻城壮锦的专业书籍,还逐渐修复自家的旧织锦机,动手一点一点编花本,并织出采集到的壮锦图样。他“闭关”家中三个月,终于织出第一幅20米长、一尺宽的小万字壮锦,捧到母亲面前,全家人激动不已。

  2014年下半年,梁恒源在母亲的帮助下织出第一批壮锦,色彩绚丽,图案精美,轰动县城。他还根据历史资料,生产了一批本地壮族新郎新娘服装。这些服装具有鲜艳的色彩和浓郁的地方民族特色,深受群众欢迎。

  D、28岁创新 潜心研发蚕丝壮锦

  “山歌一唱山花开,欢迎你到忻城来。壮锦一幅绣真意,送给亲人福绵长……”梁恒源一边唱着壮族山歌,一边告诉我们,壮锦姓“壮”,需要融入更多的本土文化和壮族元素。

  “比如蝴蝶、万字图案,在我们壮族里有特殊的含义:春天到了,壮锦用蝴蝶表示一对男女在田间追求爱情,后来,两人相爱并成家,壮锦用万字图案表示吉祥如意。”这是梁恒源对壮锦古老图案的解读。

  梁恒源织的壮锦既传承了古时图案,又创作新图案,成为忻城乃至广西壮锦界的后起之秀,吸引台湾织锦工艺大师连美惠、贺州瑶锦大师李女士等前来交流。

  从前,壮锦只能单面织图,无法双面挑花,从2014年起,梁恒源凭借独创的双面技法,完美实现“双挑花”工艺。

  壮锦自古用棉线染色织成,而忻城有着丰富的蚕丝资源,从2015年起,梁恒源尝试着用蚕丝加棉织壮锦,获得了成功。

  梁恒源说:“传承壮锦同样是我作为一个‘织郎’的使命,在这条路上,我希望有更多的‘织郎’加入。”梁恒源还有一个梦想,就是开创前人从未有过的纯蚕丝壮锦技艺,为古老的壮锦增加更华美的光彩。

  经过不懈的努力,梁恒源终于成立了自己的织锦公司,并带动就业织娘20人,绣娘10人,大学生就业5人。公司创建有“土司良缘”和“锦源”两大品牌。在传承壮锦工艺的同时也为当地的发展做出了突出的贡献。随着壮锦工艺的影响不断扩大,梁恒源也被邀请参加各种大型展览。2015年梁恒源被应邀参加北京国安一带一路文化香河“国际民间艺术文化节”织锦展示,作品壮锦《龙凤呈祥》获得铜奖、优秀传承奖。此举更是让壮锦工艺走上了世界舞台,将壮锦之美、壮乡之美展现在世界各国人民眼前,将壮锦的影响力推向了新的高度。

  如今的梁恒源借着一带一路的国家战略,将古老的壮锦融入现代元素,把广西壮锦传播到世界各地,也向世界传播壮族文化。

[编辑:梁恩瑞 ]
分享到: 更多
相关文章
暂无符合条件的文章
文章评论 已有 0 条评论 点击查看
发表评论
姓名: 验证码:
点击排行
推荐文章
最新文章
  • bt365在线投注视第150期:自治区总工会召开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座谈会 ·自治区总工会召开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座谈会
    ·我区..
  • 桂工会客厅:如何让农民工的精神文化生活更丰富 ·桂工会客厅:如何让农民工的精神文化生活更丰富
  • 别光顾着买买买 消费纠纷得避免 一年一度的“双十一”网络购物节已落下帷幕,一如既往地全民“剁..
  • “双十一”快递数量大增,南宁快递员的工作和收入是怎样的状态呢? 在一笔笔“无形”的网络交易之中,有一群人每天穿梭于大街小巷,..
桂工新闻网版权所有 本站点信息未经允许不得复制或镜像
Copyright 2013-2018 by www.aybeierkang.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闻热线: 0771-5851935 广告热线: 0771-5832306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备案许可证 许可证编号:4510020130001 桂ICP备12000277号-2
桂公网安备 45010502000061号
广西工会微信 bt365在线投注微博二维码 bt365在线投注职工在线 bt365在线投注职工在线